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服务时间08:00-24:00免费课程/题库
微信扫一扫
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大学生“增负”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这一话题之所以引起关注,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数字,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42.7%,普通高等学校年招生规模748万人,高等教育总在学规模突破3695万人,我国高等教育就规模而言已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特别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却并未与之相应地获得提升。
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再到现在向普及型教育过渡,我国高等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却也同时积累下了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风险。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大学扩招之初,这一问题已引起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高校在教学中普遍引入了学生评教制度。该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大学扩招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下滑,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大学课堂教学情况的复杂——如不同招生批次的学生同堂选课、本专科生同班修课、校本部和独立学院学生共享师资和课程,再加上管理逻辑的错位,以及不恰当地将市场哲学等同于教育哲学等,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
负面效应之一,是交叉授课使许多大学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授课内容的平衡工作,以确保课堂评优率不低于校院两级的考核指标。而这些考核指标,在经过教务部门的层层加码后,往往达到不切实际的超高分值(以百分制计,通常在90分以上)。低于该分值,则主讲教师既无法取得授课绩效,在评优评奖、职称晋升上也要受到诸多限制。严格而缺乏柔性操作的评教制度,使教师在授课中,普遍下调而不是提升、降低而不是深化了大学课程训练的难度和精度,将“金课”一步步变为“好听”但无价值的“注水课”。
这种现象如果仅仅是发生在特定时段和高校内,教师尚可勉强应付,但大量高校和赖其而生的独立学院或出于经济利益,或出于管理方便,或出于招生宣传,或出于教育评估等原因,常常故意混淆二者的区别,同一校区食宿,同一校区捆绑式教学,致使二者间的关系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直至现在也难厘清。这一基于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做法,现在看来不仅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有效区分,也让教师的授课动力和教学理念变得均质和扁平起来,并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失去专业激情和创新动力。这也是造成部分重点院校教授不愿意为本科生上课的原因之一。
负面效应之二,是实行捆绑授课,把“金课”变成“注水课”,还引发了评教制度的逻辑变迁与错位问题。评教制度设计的初衷,本是为了改进大学教学的效能和效果,评估对象是教学而非教师,但在评教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这一逻辑却由于各种原因被慢慢背离,与初心渐行渐远。
在去行政化依然任重道远的前提下,高校内的教务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在自我扩权的驱使下,往往会不断延展评教的内涵,使其边界和使命越来越模糊,最终将评教制度演化成管理教师利益分配的手段,这一点也是应同欧美评教制度区分开的重要一点。
欧美评教制度侧重于教的过程与学的结果,与教师人事管理并无太多牵涉,体现更多的是教师对职业荣誉感的呵护。国内高校现行的评教制度,其逻辑颇有些类似电视节目考核中的“收视率末位淘汰考核制”,而收视率末位淘汰考核制实施的结果,则是造成了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和“三俗”节目的泛滥。不但严重挤压了国内电视节目的创新空间,也扭曲了媒体功能。
负面效应之三,是评教制度实施中的舍本逐末,还极大庸俗化了师生关系,对高校教育生态造成伤害。异化后的评教制度,连带出的一个结果,是使本科生课堂出现了许多表面热闹、哗众取宠却极少用心、用情的“口水课”“炫技课”“故事课”,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学术研究习惯的形成、刻苦学习精神的锻造用处不大,并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理念和高校教师的授课模式。“十年磨一剑”的寒窗苦读精神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生伦理关系,也被解构成简单、赤裸的知识贩卖关系,充满利益交换和精致算计。
灌水的课堂、慵懒的学生、娱乐的教授和碎片化的知识,是今天许多大学课堂里常见的场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说的“玩命的中学 快乐的大学”现象,并非空穴来风。究其根本,大学课堂的根本目的不是快乐,首要目标也不是有趣,师生关系的情感纽带和授业逻辑原本不该受到“收视率”的干扰,但现实恰恰令人扼腕。
古书《礼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师有能力有热情教真东西,是一方面;学生有理想有毅力学真知识,是另一方面。就评教制度而言,尤不能以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将其简单化为师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和利害游戏,这将严重扭曲师生间的伦理关系,造成不可逆的长远文化伤害。
笔者认为,认真总结和反思大学评教制度的利弊,特别是在全社会聚焦大学生“增负”问题的时候,这一问题显得尤其必要和亟须。
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条款》
鉴于网络的特性,本网站将无可避免地与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互动关系,故特此说明本网站对用户个人信息所采取的收集、使用和保护政策,请您务必仔细阅读:
信息收集范围
我们根据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仅收集为您提供服务所必要的信息。包括:
1、您在使用我们服务时主动提供的信息
(1)您在网站上报名填写的姓名、电话、住址、微信/QQ、备注等信息,包括辅导报名、等网站所有可填写的页面及板块。
(2)您通过电话咨询方式提供的姓名、电话、住址、微信/QQ、备注等信息。
(3)您在使用网上咨询服务所提供的姓名、电话、住址、微信/QQ、备注等信息。
(4)您参与我们线上活动时填写的调查问卷中可能包含您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
我们的部分服务可能需要您提供特定的个人敏感信息来实现特定功能。
若您选择不提供该类信息,则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服务中的特定功能,但不影响您使用服务中的其他功能。
若您主动提供您的个人敏感信息,即表示您同意我们按本政策所述目的和方式来处理您的个人敏感信息。
本次报名数据服务由本网站提供,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不一致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报名结果以最终辅导报名系统为准。
信息使用用途
我们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及与用户的约定,将收集的信息用于以下用途。若我们超出以下用途使用您的信息,我们将再次向您进行说明,并征得您的同意。
1、通过微信、电话形式建立沟通,向您提供学历咨询服务。
2、满足您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学历途径规划、学历评估等。
3、项目开发和服务优化。例如,通过您的咨询问题及服务过程中您的建议等,优化我们的服务。
4、向您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学校、资讯等。
5、学校推荐。例如,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要求以您所具备的条件向您推荐合适的院校。
为了让您有更好的体验、改善我们的服务或经您同意的其他用途,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我们可能将通过某些服务所收集的信息用于我们的其他服务。例如,将您在使用我们某项服务时的信息,用于另一项服务中向您展示个性化的内容或广告、用于用户研究分析与统计等服务。
信息保护
我们仅在本《隐私政策》所述目的所必需的期间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时限内保留您的个人信息。
本网站将对您所提供的资料进行严格的管理及保护,本网站将使用相应的技术,防止您的个人资料丢失、被盗用或遭篡改。
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本网站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
由于您将用户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帐户,由此导致的任何个人资料泄露。任何由于计算机问题、黑客政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发作、因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之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情况时本网站亦毋需承担任何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
本网站将建立和维持一合理的程序,以保护未成年人个人资料的保密性及安全性。本网站郑重声明:任何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参加网上活动应事先得到家长或其法定监护人的可经查证的同意。若您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当您对您所监护的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有相关疑问时,请通过与我们联系。
适用范围
我们的所有服务均适用本政策。但某些服务有其特定的隐私指引/声明,该特定隐私指引/声明更具体地说明我们在该服务中如何处理您的信息。如本政策与特定服务的隐私指引/声明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该特定隐私指引/声明为准。
您必须完全同意以上协议才能使用本网站的在线报名服务。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其它本文关键词:
江西成考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429504262@qq.com
上一篇:安康两教师获新教育实验奖
下一篇:教育该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