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见易错成语总结2(2)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17年04月19日
摘要: 弄清用错的类型 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根据历年高考考试的特点,熟悉这些出错的类型,适当积累和练习,就能有的放矢。 1、不明整体,望文生义 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2、反用其义
例①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3、褒贬颠倒
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如“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③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见猎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④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辨析:①中“胸无城府&rdquo
- 相关“2016年江西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常见易错成语总结2(2)”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