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中国古代史专题--经济(3)
- 来源:
- 江西成考网
- 发布日期
- 2006年07月19日
摘要: 一、经济制度及赋税制度: 1.井田制:(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 2.由公田到私田:(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3. 西汉时期:编户齐民制度(人头税的开始) 4. 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实行 5. 唐朝前期:租庸调制;唐朝后期:两税法 6. 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 7. 明朝“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 8. 康熙“更名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9. 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二、经济
⑶货币:a) 商朝用贝作为货币;b) 秦朝: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秦半两);c) 两汉时期:汉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五铢钱);d) 隋仍铸五铢钱;e) 唐高祖行“开元通宝钱”,以后货币以它为范式。
⑷商业:a) 商朝重视商业:“商人”; b) 唐朝:有交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枋(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唐后期城市里有夜市、农村里有草市;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c) 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瓦子”;东京是最大的商业都会:“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d) 南宋的商业城市以临安最为繁荣;辽的南京是抽业繁盛的城市;中都是金的商业中心;边境的互市贸易;e) 明清时期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
4. 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
⑴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⑵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⑶五代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⑷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5. 明清时期时期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 相关“成人高考中国古代史专题--经济(3)”的文章
- 成考直播通关课程免费领取2018-03-08
- 江西成人高考切忌粗心大意!2018-02-25
- 解读江西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的证书比较2018-02-25
- 第3期:远程网络教育介绍2018-01-05
- 第2期:成人学历提升方案2018-01-05
- 第1期:成人高考介绍2017-12-27